11月28日,在教師吳瓊的《基礎護理學》實訓課堂上,一名女學生因穿刺3次都失敗,急得直掉眼淚......吳瓊耐心細致地為大家講解穿刺的要點,并在下課后,單獨指導這名學生的進針手法,讓她做到了“一針見血”。
當日,一名女學生因穿刺3次都失敗了,認為自己作為一名準護士,基本功卻沒學好,急得流眼淚。吳瓊在下課后單獨留下她在實訓室,引導她分析穿刺失敗的原因,幫助她糾正進針手法。通過努力,這名學生終于做到了“一針見血”,當時她又哭了,不過這次是激動的眼淚,她哽咽地說:“吳老師,謝謝您,我又有信心了。”吳瓊教導學生,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,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,沒有誰可以一帆風順,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。
吳瓊一直堅持“每課必備、每課必精、每課必思”。每學期調整課件,更新內容,力爭做到每堂課給予學生最新的知識養分。寒暑假期間,吳瓊會去各大醫院學習,將每堂課同具體事例聯合起來教學,讓學生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。吳瓊的課堂氛圍十分輕松活躍,有一堂課,吳瓊舉例子:“有一名暈厥的病人被救護車送到醫院,恰巧這個時間段相關醫生不在,但患者身邊有一位陪同的人員,你會怎么處理呢?”學生們積極分享自己的看法,“詢問過敏史”“昏厥前狀況”“暈厥時間”等。“看得出來大家都在認真思考,大家都說的非常好,這些都是必備的。”吳瓊說道,同時公布了自己的答案,“他怎么了?”學生們都相視一笑。
“哪位同學愿意和我一起分析一下PPT上的案例?”“這位同學分析的非常好。”吳瓊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,認為要和學生相互配合,并及時表示欣賞之意,大大增強了學生的信心。吳瓊也采用加分原則,但是十分封頂,爭取讓每一名學生都夠掙到分,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。學生也爭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,提出不同的見解,課堂氛圍活而不亂。下課時,吳瓊會拍著學生的肩并溫和的詢問上課內容是否掌握,也會十分耐心的回答學生們的疑問。吳瓊會根據課堂的內容,內容的對象,上課的時間,采用不同的方式。進行啟發式、探討式和講授式教學。
每堂課,吳瓊都會穿插一些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小故事,小典例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。2020級本護學生張靜說:“吳老師講基護第四章時,為集中大家的精力,分享了自己之前在武漢大學上學抓兔子做動物實驗時的經歷。吳瓊說,她第一次知道兔子很臭,當時大家都頻頻點頭,課堂氣氛十分活躍。吳瓊通過通俗易懂的事例,讓學生們透徹理解相關知識內容,引起學生們的廣泛共鳴。
作為老師,吳瓊既是學生的“良師”,也是他們的“益友”,愿意傾聽學生的聲音,唱響了課堂的主旋律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,吳瓊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時刻提醒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所在,始終以“上好每一節課,教好每一個學生”為目標,激勵自己前行,做學生們指引方向的堅定燈塔。(實習記者徐賢琪)